西安白皮松是名扬全国各大城市的一种绿化树苗,它不仅有使用价值,还有经济价值。白皮松,又名白松、白果松、三针松、蟠龙松。因其树皮剥落,像是蛇皮,又仿佛虎皮,所以又称作虎皮松、蛇皮松。又因其树皮剥落后的树干呈白色,所以也称白骨松。白皮松是1831年由俄国人彭纪在北京发现后而得名的。1846年,由英国人福芎引入伦敦。现在英邸园已长成郁郁葱葱的白皮松大树。
白皮松在我国多分布于秦巴山区,特别是陕西境内分布范围较广,跨我省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两个气候带。在桥山、黄龙山林区,秦岭、巴山林区都有次生林,总面积约40余万亩,90%多集中分布在秦岭林区东部的蓝田、长安、华县、户县、留坝、洋县、佛坪、西乡、潼关、富县、洛南、商县、柞水等县,有天然成片的纯林和松栎混交林,多生长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湿润山坡。其它各地多为零星分布。惟秦岭北麓的蓝田县有天然成片纯林2.3万亩。除此之外,我国山西、河南、四川、湖北、甘肃、河;比等海拔500~1800米的局部地方,也野生着一些零星的白皮松。
白皮松常见于古寺、老庙、名园、墓地。在北京颐和园、香山、玉泉山、景山、北海碧云寺、潭柘寺、戒台寺、大觉寺都可以看到。尤其是戒台寺牡丹院生长的一株白皮松,相传是唐代武德年间(620年前后)建寺时所种,树龄已有1300多岁,为北京树木中的一宝。因为它分枝粗大均匀,看去仿佛九龙凌空,因而又名“九龙松”。在古都西安市长安县黄良乡湖村小学(温国寺旧ii)生长的一棵白皮松,高达26.5米,胸径1.06米,冠幅16米,大约生长了1300年。我国最古老的白皮松当首推山东曲阜颜庙旁的一棵,高达35米,千周约5米,自主干上分出9个主枝,树形十分雄伟壮丽。旧时,在陕西富县城北的开元古寺,就曾广栽多植白皮松。白松奇古,蔚为大观,成为地方名胜之一绝,被列为“鄜州八景”之一。《大明一统志》载:“陕西鄜州古开元寺,有白松苍老,张著诗云‘叶坠银杈细,花飞香粉干。寺门烟雨里,浑作玉龙看。”正是它生动的写照!无怪乎人们把它作为树中之奇观,园景中之珍品。可惜的是,同治年间由于战争,一把大火,千年古刹被焚,“浑作玉龙看”的株株古松也付之一炬了。如今若想领略“开元白松”的风姿神韵,只能到距该县城数十里的九女沟去观赏了。目前,那里还生长着440多亩白皮松。西乡县午子山也有成片白皮松。
白皮松具有多种用途和重要的经济价值。其松籽大如蓖麻子,炒熟可食,清香可口。北京人善用种仁作饼,味。种子含油率25.6%,可以榨油,为食用香油。其油还可作工业润滑油及制皂等;树干富含树脂,采割后可提炼松香和松节油;针叶可提取酒精和芳香油,树皮可作栲胶原料;根可提取松脂和松焦油。其果球和鳞可入药,味苦,性温,有祛痰、止咳、平喘之功效。主治慢性气管炎、哮喘、咳嗽痰多。松节油可止痛消肿、疏筋活血。其木材质地坚硬细致,抗腐力强,稍脆,易于折断,但有天然的乳黄色,加工后有光泽和花纹,可作建筑、细木家具之用,美观大方,别具一格,饶有情趣。其木材还可作纸浆。白皮松对二氧化硫、氟化氢及烟尘污染有较强的抗性,是工矿区营造环境保护林的特有树种。白皮松高大挺拔,体形奇特而古雅,树姿优美,雄伟壮丽,树皮奇特,枝叶苍翠,花开流香溢芳,沁心怡神,别有风趣,有极高的观赏价值,是古老而珍贵的园林树种,为古今园林、皇宫、庭院、寺庙绿化的优良树种。
白皮松,为松科(Pinaceae),多年生常绿乔木。高可达30米,胸径1~2米,树皮幼时绿褐色,老时灰白,小枝淡灰绿色。树皮呈不规则的鳞片状脱落,露出乳白色内皮。叶三针一束,暗绿细硬,长5~10厘米。雄球花穗状,黄色,集生于新枝基部。雌球花具梗。球果卵形,长5~7厘米,直径5厘米,单生或成对。种子椭圆形,具短翅,暗褐色。花期4~5月,次年10月果熟。
白皮松为深根性喜光树种,耐寒、耐旱、耐瘠薄,但十白涝,喜湿润山坡,能在石灰岩地区生长,也能在酸性石山上生长。生长缓慢,寿命长,可达数百年之久。种子繁殖,一般采用育苗,大苗带土移栽。株行距4~5米为宜。
近年来,陕西秦岭山中的这位松中“皇后”,引起了各方的广泛重视。备受全国各大城市的青睐,纷纷引进树苗以绿化。今天,白皮松这位松中“皇后”,正以它美丽的身姿出现在祖国各大城市的行道和公园里。我们祝愿它为城市庭院风光和净化城市、工矿区的空气做出更大地的贡献。同时,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它,大力培育以便使西安白皮松能一直延续下去。